近日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湛江市召开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部署会议,提出以高水平人才集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培育、引进、使用人才,推动人才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随着现代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日渐成为湛江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湛江不断在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方面狠发力,以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措施为牵引,配套制定涵盖领军人才、博士、博士后、高端紧缺等领域的人才配套政策,深化实施人才团队引育项目。
一大批高素质科创人才在这座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会聚。他们潜心于科研创新事业,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用智慧助推湛江发展。 杨证民
赋能
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
“湛江是水产养殖行业的高地。我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毕业后,便选择进入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将所学用于对虾的饲料技术开发和攻关工作。从实验到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这里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和市场平台。”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配方师谢晓泽说。
湛江,三面环海,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众多优良港湾让这里具备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湛江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水产养殖产业如火如荼。
要将天然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关键在人才。谢晓泽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水产生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实践,其团队在近期推出了新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提升了对虾的品质,也促进了对虾养殖的高产高效。
随着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越来越多像谢晓泽这样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来到湛江,醉心于科研创新,与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湛江实现人生价值。
近年来,湛江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及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对设立博士工作站的单位一次性给予建站经费,给予市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出站博士后留在湛江市属企事业单位的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对市属企事业单位引进的4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博士和4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博士后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等,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配套优惠便利政策17大项29小项……
截至目前,湛江市累计创建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44家;深化实施海洋产业“揭榜挂帅”等人才团队引育项目,新增专业技术人才约17200人,全市博士博士后人才超2000人。
突破
科研创新助推产业崛起
湛江徐闻,有着悠久的良姜种植历史。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良姜原产地、最大种植基地和出口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90%。
“近年来徐闻良姜产业取得了良好效益,早年的良姜却因以传统硫熏干燥技术为主,面临出口困境,且当地良姜深加工产业多年处于空白,传统良姜种植业产销形势日益严峻。”刚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林丽静就接到了一大难题——要用科研技术为徐闻良姜找到一条新出路。
通过确定产研合作关系,林丽静带领团队对良姜开展加工研究攻关,根据企业市场调研信息反馈,研发出良姜速溶茶、良姜饮料、良姜粉、良姜纯精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此外,将“高良姜产地节能干燥技术”转让给企业实施,代替传统硫熏技术,促使高良姜产业从边缘化发展跃升为地方主推产业。
2019年1月,徐闻良姜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为广东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志着徐闻良姜进入专业化、品质化的阶段。近年来,该园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紧密合作,推动良姜产业化和现代化,初步实现徐闻良姜从小作物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将目光从红土地拉到海洋。近年来,湛江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去年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来自广东医科大学海洋与热带医学学院的马慧与其合作导师罗辉教授团队以“方格星虫功能肽的高级制备与应用开发”项目参赛,成为湛江唯一入围全国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项目。
“经研究发现,方格星虫体内的蛋白肽,一方面具有促进青少年神经系统及骨发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辅助改善糖尿病和肾病的作用。”马慧介绍,团队以方格星虫全虫入药,制作成方格星虫蛋白肽胶囊、海洋方格星虫蛋白肽固体饮料等功能性保健食品,目前均处于预销售阶段。
依托众多科研平台和科创人才,当前,湛江正深耕海洋“蓝色药库”,着力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产业新高地,推动海洋渔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资源开发,促进海洋大健康产业成果转移转化。一批批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湛江出现和发展,为湛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探索
破解生态修复“密码”
素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的红树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
怀揣着对水产养殖研究的热爱,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秦蛟来到了湛江湾实验室,任职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技术总监。2022年5月,他与团队开展了探索“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的科研之旅。
“直接清退养殖塘的成本太高,当地养殖户的出路也成了问题,我们还是希望能找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两者共赢的模式。”秦蛟说。
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即在养殖塘内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植被,达到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目的;同时,在养殖塘养殖适宜的水产经济动物,以红树植被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优良水质和丰富的天然饵料,反哺塘内的鱼虾贝蟹等经济动物,产生高价值、高品质的生态水产品,实现互惠互利。
“对我们而言,做科研既拼‘脑力’又拼‘脚力’,要从实验室走向海岸边、下到滩涂中,用浪漫点的话说,我们是把论文写在了‘海上田园’。”秦蛟介绍,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团队已经构建了多要素、多层次的种养耦合系统数据库,明确了较为成熟的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耦合系统的典型模式,为湛江市其他区域的种养耦合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管理提供经验和样本。
去年,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公示的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中,湛江市申报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入围,将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资金支持,推动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生态修复提级增速。